□本報記者張亞孫春英丁國鋒
  前不久,江蘇省連雲港市一名建築工人不慎從高空墜落身亡,死者家屬因賠償問題爭執不下。調解員潘蘇雲第一時間介入調解,她先穩定死者家屬的情緒,又與工地負責人進行溝通,經過激烈“拉鋸”後,最後商定了合理的賠償數額,成功調解了這起棘手的賠償案。
  潘蘇雲是駐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新東派出所的一名專職調解員。自今年5月以來,由她主持調解成功各類矛盾糾紛的卷宗已達61本。
  潘蘇雲只是眾多派駐人民調解員中的一員,這也是連雲港市探索人民調解制度的新嘗試。“今年以來,連雲港市委、市政府創新開展以人民調解為主體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以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保和諧、促發展,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連雲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加培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新機制運行以來,共受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956件,成功調處2899件,調處成功率達98%。目前,99%的矛盾糾紛在鄉鎮、縣區得到有效解決。
  破解矛盾糾紛反覆調怪圈
  連雲港市位於東部沿海中部,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轄3縣3區,人口505萬。
  隨著連雲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徵地拆遷、舊城改造、交通城建、環境保護、勞資醫患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矛盾糾紛激增,近年來矛盾糾紛總量維持在年均4萬起的高位。
  “受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利益心態複雜化影響,一些新的類型、新的領域矛盾糾紛層出不窮,調處化解工作的政策性不斷增強、難度加大,稍有不慎,小問題就可能引發大事端,影響社會穩定。”
  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連雲港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徐昊對記者介紹說,“一段時期以來,矛盾糾紛的化解處理牽扯了黨委、政府大量的精力、人力、財力。各類調解組織力量分散,各自為政,個別地區甚至走入了‘反覆調、調反覆’的怪圈”。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4年新年伊始,連雲港市委領導審時度勢,提出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短短兩個月內,市委政法委領導班子成員分頭帶隊深入基層調研,找根源、尋對策,市綜治辦、公安、司法部門領導帶隊赴徐州、南京等兄弟城市,學先進、取真經。經過全面詳盡的調研,十餘次政法委員會、政法委書記辦公會、綜治委全會謀劃論證,形成了在全市開展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的工作思路。
  今年3月25日,以全市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部署動員大會為標誌,新機制建設在全市展開,通過贛榆縣、新浦區和公安條線的試點先行,短短幾個月就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建設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
  “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加強人民調解是主體,著眼於解決隊伍弱化、素質不高的問題;完善調處工作機制是基礎,著眼於解決信息不暢、各自為政的問題;整合多元資源要素是核心,著眼於解決力量分散、協作不力的問題;實現矛盾源頭化解是要求,著眼於解決調處不力、矛盾上交的問題;夯實社會穩定根基是根本,著眼於解決基礎不牢、預防在先的問題。”徐昊進一步闡釋說,在新機制建設上,主要突出了“三個多元、三個融合”,即調處主體多元、工作體系融合,調處方式多元、業務流程融合,調處保障多元、力量資源融合。
  連雲港由市綜治委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和縣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具體承擔新機制指導、協調工作,整合綜治、司法、公安、檢察、法院、信訪、人力資源、衛生、工商、旅游等十餘個承擔調處業務的綜治委成員單位職能,明確專門機構,協調、聯絡、開展調處工作。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連雲港6個縣(區)、88個鄉鎮(街道)均在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建立規範化、實體化運轉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1669個村(社區)在社會管理服務站內設立調委會,具體開展矛盾糾紛調處指導、協調工作。市、縣(區)相關綜治委成員單位按需派駐實體化運轉的調處室,由司法行政部門集中招錄專業人民調解員,統一進駐,開展“公調、訴調、檢調、訪調”等多元對接。
  針對旅游城市的特點,連雲港在4A級以上景區花果山、連雲老街、連島設立6個駐旅游景點多元融合式調處室,實時調處旅游糾紛、消費糾紛。“我們前移調處陣地,在商業區、衛生系統、旅游景區、婦聯工會、交警隊等矛盾糾紛頻發多發的重點單位,設立派駐多元融合式調處室36個。”徐昊介紹說。
  重大矛盾糾紛集約化調處、快速就地解決,是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的關鍵環節。對此,連雲港市採取三個方法:疑難問題迅速移交。對徵地拆遷、企業改製、民工討薪等疑難糾紛和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在派駐調處室無法單獨完成調解任務的情況下,及時移送縣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由縣區矛盾調處中心統一調度指揮涉及職能部門,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及時予以化解;複雜矛盾共同會商。對易發生重大疑難糾紛的領域,成立綜治委牽頭,司法、公安、建設、國土、衛生等相關單位參與的疑難糾紛化解工作領導小組,每季、每月召開研判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排查情況,對有可能產生矛盾糾紛的案(事)件,超前預警、提前介入,共商處置對策;專業糾紛及時分流。對勞資、環保、醫患、消費、旅游、婚戀等專業類糾紛,由矛調中心及時推送至駐專業部門調處室調解,由專業人員解決專業糾紛,不留“後遺症”、不做“夾生飯”。
  創新辦法制度保障解難題
  記者在與連雲港基層政法綜治幹部座談時,他們普遍反映,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開展以來,已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助推器、踐行群眾路線的連心橋。
  “針對矛盾糾紛的受理、移交、化解、排查每個環節,我們都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尋求破題辦法。”徐昊舉例說,連雲港通過開展“萬人牽手、共創平安”網格化管理行動,為基層配發綜治通,安裝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系統,源頭採錄信息,基本解決了“矛盾糾紛掌握不了,排查研判預警不准”等困難。
  優化流程,做實制度保障,是新機制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為此,連雲港製定下發實施方案、工作制度、建設標準、工作規範、績效考核等8個文件,聯合出台“公調、訪調、訴調、檢調”4個對接意見,統一規範調處室工作流程、工作台賬、外觀式樣、功能劃分。特別是在訪調對接上,有效解決了過去信訪部門只受理、不調解的難題,使一部分矛盾糾紛在信訪渠道得以消化。
  新機制建設,經費保障是難事。連雲港市上下協力,破解難題,多方籌集專項基金,用於縣區的“以獎代補”,調解員工資(報酬)支出。下一步,擬將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連雲港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陳紅兵告訴記者,各地通過創新機制,註意吸收老法律工作者、老幹部、個人調解能手充實調解員隊伍,做好“傳幫帶”,總結提升了薑霜菊調解工作法等一批調解經驗,涌現出了一些新的“金牌調解員”“調解能手”。
  新機制的社會效應日漸顯現。今年以來,連雲港市矛盾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11.7%,全市接報刑事案件發案數、可防性案件發案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8%和16.8%,沒有發生有影響的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事件。
  “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需要持之以恆地一抓到底。”王加培最後對記者表示,連雲港市將進一步實現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化解的多元化、一體化和常態化,為促進港城跨越發展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原標題:多元融合調處矛盾夯實穩定根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w68rwka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